第一次見到老崔,給人的印象是精神矍鑠神采飛揚,腰板筆挺西裝革履,發頂見稀卻讓人感到老練智慧。
以后每次見到他,都是這一形象。十幾年以來,這一形象似乎已經定格。事實上,老崔的每一天幾乎都是這樣的。不僅他本人如此,老崔還將女兒也訓練成同步模式,每天早晨6點起床,7點到達公司上班,這與他13年的軍營生涯有關。
老崔并不老,但是他的事業,卻開始進入了老道至臻的階段。
羅拉,這一外來專用詞匯。在外行人眼里,就是一根鐵棍。但在紡織專業領域,這是一個極為關鍵的技術含量極高的專件,全球2億多紡紗錠,全都是靠著這根鐵棍來牽伸。
由于材料、表面處理、制造工藝等方面的差距,在這個領域,十幾年前,最頂級的羅拉,幾乎全部是由歐洲國家所壟斷,這一格局在100多年以來,沒有什么變化。當年的國產羅拉價格是每節20元人民幣,而德國青澤公司的羅拉價格是 300元人民幣左右,因為進口羅拉過于昂貴,國內只有極少數棉紡廠會去購買,絕大多數棉紡廠用不上高質量的羅拉。
直到老崔介入這個領域。
(圖1:同和紡織機械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長崔桂生先生)
老崔發現了這個金礦。這是一個需求極其巨大,利潤也相當豐厚的市場,但前提是,羅拉的品質、精度要有大幅度提高。
老崔推出了他的高精度羅拉產品,一炮打響。他給他的公司取名為同和,給他的產品取名叫無機械波羅拉。這個名字直到今天仍然還是有爭議的,但是,它卻實實在在成了國產羅拉的劃時代名詞。
老崔攻城掠寨,在中國及全球羅拉市場很快獲得了絕對第一的市場份額。
借用當今最時髦的雷布斯名言,老崔在這個風口上飛起來了。而這時候的老崔,其實才剛剛從一個生產空調的外企總經理轉型過來。
有了第一桶金,老崔開始進軍第二個領域,搖架!這是又一個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紡紗專件產品。
后來的緊密紡賽絡紡裝置,成了老崔順理成章的選擇,發展經歷也相對簡單得多。
但是其中不得不提的插曲是,老崔成功挑戰了板簧搖架和卡摩紡緊密紡裝置,這兩個產品分別是德國緒森公司和瑞士立達公司占據的高地。在他們眼里,這幾乎是中國人不可能生產出來的東西。
看來老崔并不全是憑著運氣和市場機遇。一流的品質,背后的故事應該很精彩。很多人去考察同和,希望揭開同和之奧秘。
有人驚嘆同和的裝備,這也不無道理,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!老崔一定深得其道。這幾年賺的錢,大部分都投到硬件裝備上了。老崔也很自豪地向我們夸耀,這些裝備水平并不比緒森、立達差,有的甚至還會超過。
但老崔并不認為裝備是最關鍵的因素。他向人們夸耀的更多的是另外一件秘密武器——同和憲法。
其實,所謂憲法,就是一大堆企業內部的規章制度。在中國的大部分企業,這些規章制度幾乎成了擺設。但在同和,最大特別之處是,這些規章制度是自下而上形成的并且嚴格得到了貫徹執行。
老崔是那種學歷不高但知識豐富的企業家,從來沒有學過一天MBA管理課程,也不一定清楚什么叫5s管理和看板管理,但他發明的十二定、十二清與MBA課程有不謀而合之妙,也許老崔在管理方面有無師自通的天賦,但不可否認,他的很多管理理念來自于13年軍隊生涯。
從他對新員工進行撿雞蛋訓練可見一斑,我們看到的同和員工,已經把輕拿輕放變成了一種身體的條件反射。而這種訓練也已經成為固化制度的一部分。
老崔的理念是,企業內所有的行為,都應該用規章制度規范起來,這樣的企業文化是可以得到傳承和延續的。在這種制度下,所有的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工作定位和工作標準。只要制度不斷完善并得到嚴格地貫徹執行,整個企業就會像一臺有自動程序的機器那樣,分毫不差、年復一年地運轉。
事實上,老崔已經把同和做成了一個軍營,這是他理想中的事業王國。
故事雖然精彩,但結局本來也沒有太多懸念。因為此時的老崔,似乎已經是功成名就,財富也有了巨大的增長。奔波半世,就此開始享受勝利成果也是順理成章之事。
不料想老崔在三年前宣布驚人決定,要生產細紗機,而且是要生產世界一流的細紗機,在2020年進軍世界前三!這是一個令業內目瞪口呆的決定。
因為此時的中國紡織業,沿海地區的投資發展高峰已經過去。整個紡機市場,產能過剩、競爭激烈。老崔為此還得罪了原有與之配套的各大主機廠,這些都是曾經的上帝。
老崔事后為這驚險的一躍如此解釋,他將國際大牌視為主要競爭對手。細紗機市場那么大,同和不介入,那些國際競爭者照樣也會介入。同和有優勢也有理由,挑戰國際大牌同行。
老崔為此更多地將眼光放到國際市場上。五年下來,僅參加各類國際紡機展,同和就投入了2300萬元資金。
2012的紡機展,老崔推出了TH578J細紗機,這是一款令人眼睛一亮但并非令人驚奇的細紗機。雖然做工精細,配置高端,長車集落緊密紡,該有的配置都有了。但與目前市場上的細紗機并沒有太大的區別。
老崔大概把它當做是一種試水與練兵。
業內更為期待的也許是老崔承諾的與眾不同的新型智能細紗機。TH598J是否就是老崔所說的新一代細紗機呢?大家都拭目以待,無論是作為用戶的棉紡廠還是同行的紡機廠。